
園區轉型浪潮已至,智慧能源管理正成為綠色發展的核心驅動力。
隨著“雙碳"目標的深入推進,產業園區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,也成為了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集中區域。面對這一挑戰,**許多園區管理者都在思考:如何在保障生產發展的同時,實現低碳、零碳轉型?
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“建立一批零碳園區",隨后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《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》,為零碳園區建設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。
這一政策背景下,安科瑞等企業推出的零碳園區解決方案,正成為園區綠色轉型的重要助力。
國家發布的《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》明確提出了零碳園區的核心指標和重點任務,為園區低碳化、零碳化改造指明了方向。
所謂**零碳園區,是指通過規劃、設計、技術、管理等方式,使園區內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“近零"水平,并具備進一步達到“凈零"條件的園區。
政策采用“單位能耗碳排放"作為核心指標,要求園區在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產能力穩定的前提下,實現近零乃至凈零碳排放的目標。
實現零碳園區的第一步,是解決“碳排家底不清"的難題。傳統園區對電、水、氣、熱等多種能源的消耗缺乏精細化計量,碳排放數據依靠理論估算或年度報表,存在嚴重滯后性與不準確性。
安科瑞EMS3.0企業微電網能效管理平臺通過部署廣泛的物聯感知設備,如安裝于各級回路的多功能電力儀表、智能水表、燃氣表等,**實現對園區所有能源消耗的全維度、高精度、實時數據采集**。
這一平臺作為園區的“智慧大腦",集成數據采集、實時監控、智能告警、能效分析、碳排管理等多功能于一體,將分散的能源數據與碳排放數據進行統一匯聚、整合、分析,形成園區級的能碳管理“數字大腦"。
園區實現零碳目標,關鍵在于**能源結構的轉型**。政策要求加快園區用能結構轉型,加強園區及周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,因地制宜發展綠電直連、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電網等綠色電力直接供應模式。
安科瑞的解決方案提供了光儲充一體化系統,助力企業開發屋頂光伏,生產綠色電力。
平臺可無縫接入園區內光伏、風電、儲能、充電樁、微電網等各類分布式能源設施,**實現發電、儲能、用能的全鏈路實時監測與協調控制**。
針對園區增量配電網或局部微網,平臺支持并離網平滑切換、源網荷儲協調優化策略制定,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,減少對傳統電網的依賴。
節能降碳是零碳園區建設的核心環節**。政策要求大力推進園區節能降碳,推動園區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,深入推進企業能效碳效診斷評估,淘汰落后產能、落后工藝、落后產品設備。
安科瑞智慧能源系統通過構建覆蓋園區主要用能企業、關鍵車間、重點設備的精細化能源計量網絡,提供分項、分戶、分時、分區域的用能數據,精準定位高耗能環節。
基于平臺數據,園區可實施一系列智能化控制策略,包括對空調、照明等可調節負荷進行分組分時分區控制,避免無效運行;智能預測園區最大需量,自動限制非關鍵負荷,避免需量電費超標。
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體系**,是園區應對未來碳約束時代的關鍵舉措。政策明確要求提升園區能碳管理能力,建設覆蓋主要用能企業的能碳管理平臺。
安科瑞能碳管理平臺內置碳資產管理模塊,依據ISO14064等國際國內標準,基于詳細的能源消耗數據、活動水平數據及排放因子庫,**自動化計算園區范圍一、范圍二碳排放量,并可向范圍三延伸**。
這一功能幫助企業輕松完成碳盤查、碳披露工作,為未來參與碳交易、應對綠色供應鏈要求提供完整、可信的數據支持,將碳管理從成本中心轉化為潛在的利潤中心**。
技術創新是零碳園區建設的核心驅動力。政策鼓勵加強先進適用技術應用,支持園區與企業、高校、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,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。
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集成了一系列技術創新,包括電能質量治理技術,分析諧波、電壓暫降等問題,保障新能源并網穩定性。
系統還采用邊緣計算技術,通過通信管理機支持本地策略執行,減少云端依賴,提升響應速度。
這些技術創新為零碳園區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,使得園區的能源管理和碳管理更加智能化、高效化。
零碳園區建設不再是遙遠的概念,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**。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政策的持續支持,越來越多的園區將通過數字化、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方式,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。
安科瑞的解決方案已經為眾多園區提供了可復制的實施路徑,助力它們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。
未來,零碳園區不僅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,更是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。